【心非木石岂无感的木石是什么意思】一、
“心非木石岂无感”出自唐代诗人鲍照的《行路难》之一,原句为:“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心不是木头和石头,怎么会没有情感呢?只是因为处境艰难,只能忍气吞声,不敢说出内心的痛苦。
其中,“木石”指的是没有感情、不会动心的物体。古人常用“木石”比喻无情无义之人或事物,如“铁石心肠”。而“心非木石”则强调人是有情感的,不能像木石一样冷漠。
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常被用来表达人在面对困境时虽有情绪波动,但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感受,表现出一种无奈与隐忍。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用法说明 | 出处 | 现代引申意义 |
| 心 | 指人的内心、情感 | 表示人的情感和思想 | 《行路难》 | 表达人的情感丰富 |
| 非 | 不是 | 否定词 | 《行路难》 | 强调人与木石的区别 |
| 木石 | 没有感情的物体 | 常用于比喻冷漠、无情 | 古典文学 | 象征缺乏情感的事物 |
| 岂 | 难道 | 表疑问语气 | 《行路难》 | 加强语气,表达反问 |
| 无感 | 没有感觉 | 表示没有情绪反应 | 现代用法 | 表达对事情的漠不关心 |
| 吞声 | 压抑声音 | 表示无法发声 | 《行路难》 | 描述压抑情绪的状态 |
| 踯躅 | 徘徊、犹豫 | 表示行动上的迟疑 | 《行路难》 | 表达内心的挣扎 |
三、结语
“心非木石岂无感”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人生感悟。它提醒我们,人是有情感的,不应被外界压力所压制。虽然现实中我们可能常常被迫压抑情绪,但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感受,才是真正的成长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