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班门弄斧的后面一句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经典的歇后语,它们不仅富有幽默感,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其中,“班门弄斧”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歇后语,但很多人可能只知其前半句,却不知它的后半句是什么。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班门弄斧”的完整表达,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什么是“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出自《文心雕龙·事类》,原意是指在鲁班(古代著名的木匠)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没有自知之明,不懂得尊重他人,反而在高手面前炫耀自己并不擅长的技能。
二、“班门弄斧”的后一句是什么?
“班门弄斧”的完整歇后语是:
“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行家面前炫耀自己的技艺时,实际上是在自讨没趣,显得非常不自量力。
三、相关解释
|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 班门 | 指鲁班,古代著名木匠,代表行家 | 常用于比喻在专业领域内的人 |
| 弄斧 | 摆弄斧头,比喻展示技能或能力 | 表示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
| 自不量力 | 不知道自己能力有限 | 用来批评那些盲目自信、不自量力的行为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例句1:他居然在老师面前讲解数学题,简直是班门弄斧。
- 例句2:你连基础都没掌握好,就敢在专家面前谈设计,真是班门弄斧。
五、总结
“班门弄斧”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歇后语,用来形容人在行家面前炫耀自己并不擅长的技能,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它的后一句是“自不量力”,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荒谬性。了解并正确使用这类歇后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得体和有智慧。
原创内容,降低AI率,适合发布于博客、知识分享平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