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故事来源是什么】“小时了了”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小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或聪明才智。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是魏晋时期的一则经典故事。下面将对“小时了了”的出处、故事内容及其文化意义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信息。
一、
“小时了了”最早见于《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则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的孔君平与七岁孩童陈元方之间的对话。孔君平用“小儿郎”来调侃陈元方,而陈元方机智回应:“令尊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我呢?”这句话既显示了陈元方的聪慧,也讽刺了孔君平的不称职。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小时了了”,意指人在年幼时就表现得非常出色。
在后世,“小时了了”常被用来赞美那些从小就展现出才华的人,但也带有“大未必佳”的隐含意味,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断定其未来成就。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小时了了 |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 故事人物 | 孔君平、陈元方(陈韪) |
| 故事背景 | 东汉时期,孔君平与七岁儿童陈元方的对话 |
| 故事内容 | 孔君平称陈元方为“小儿郎”,陈元方反问:“令尊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我呢?” |
| 成语含义 | 指人在年幼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或智慧 |
| 文化寓意 | 表扬早慧,也暗含“大未必佳”的警示 |
| 后世影响 | 常用于文学、教育及日常表达中,强调早期才能的重要性 |
三、结语
“小时了了”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也体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也能在现代生活中更恰当地使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