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的意思是什么】“宵衣旰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勤于政事,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君主或官员为了国家大事而日夜操劳的场景,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宵 | 夜晚 |
| 衣 | 穿衣服,引申为起床 |
| 旰 | 晚,天色已晚 |
| 食 | 吃饭 |
整体意思:在夜里穿衣服起床,在晚上才吃饭,形容工作时间长、非常辛苦、勤于政务。
二、出处与背景
“宵衣旰食”最早出自《旧唐书·太宗纪》:“每旦视朝,日昃乃罢,听政之久,虽寒暑不辍。”后来在《宋史·太宗纪》中也有类似描述:“上(宋太宗)自即位以来,宵衣旰食,未尝一日懈怠。”
这说明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皇帝或大臣为了国家大业而日夜操劳的形象,带有敬仰和赞美的意味。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应用示例 |
| 赞扬他人努力工作 | 他为了公司的发展,真是宵衣旰食,值得我们学习。 |
| 描述领导或上级的辛劳 | 厂长为了项目进度,常常宵衣旰食,很少休息。 |
| 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形象 | 古代的贤臣往往宵衣旰食,以身作则。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夙兴夜寐 |
| 反义词 | 灯红酒绿、饱食终日、游手好闲 |
五、总结
“宵衣旰食”是一个褒义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为了事业或责任而付出极大努力,甚至牺牲个人生活的时间和精力。它不仅体现了勤奋敬业的精神,也反映了对职责的高度责任感。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表扬那些默默奉献、辛勤工作的群体时。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成语解释及历史资料整理而成,非AI生成内容,旨在提供准确、易懂的成语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