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书中通过一个个真实而深刻的教育案例,探讨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有的态度、责任与尊严。作者以冷静而犀利的笔触,剖析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呼吁教师要“站着教书”,保持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不做盲从者,也不做冷漠的旁观者。
一、
《不跪着教书》一书围绕“教师应如何做人、如何教书”展开,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人格成长的引导者。书中指出,许多教师在现实中“跪着教书”,即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服从制度、迎合社会期待,甚至丧失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这种状态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损害了教师自身的尊严。
吴非提出,教师应当“站着教书”,意味着要有独立的人格、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和对教育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观点对比表
核心观点 | 含义 | 作者观点 |
教师角色 |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教师应具备独立人格和道德担当,不能只关注分数和成绩 |
“跪着教书” | 指教师缺乏独立思考,盲目服从、迎合、妥协 | 这种现象导致教育失去灵魂,教师失去尊严 |
“站着教书” | 教师应有独立思想、坚定信念,坚持教育的本真 | 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培养独立人格 |
教育本质 | 教育是唤醒、启发、引导,而非灌输和控制 |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 |
教师尊严 | 教师的尊严来自自身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 | 教师不应依赖外在评价,而应坚守内心的信念 |
三、读后感反思
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深刻意识到,教育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教师有坚定的信念、深厚的情感和持续的学习。教师的每一次选择、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如果我们自己都“跪着”,又怎能指望学生站起来?
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教师的角色与责任。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与控制。
四、结语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反复阅读的书。它提醒我们:教师不应迷失在体制与压力之中,而应保持独立的思想和坚定的信仰。唯有“站着教书”,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也才能赢得学生和自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