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记原文及翻译】《观月记》是宋代文人张孝祥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月下独坐时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情感的流露。本文将对《观月记》的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译文,便于读者理解。
一、原文
> 观月记
余尝游于江之南,夜宿山寺。是夜,月明如昼,风清气爽。余独坐庭中,仰视天际,见月轮高悬,光华四射,心旷神怡,不觉忘归。
忽有老僧来问:“君何独坐此?”余曰:“吾观月也。”僧曰:“月何足观?天地之间,万古常存,何必观之?”余曰:“吾非观其形也,观其意也。”
僧笑曰:“然则君之意,亦可得而知乎?”余曰:“吾意在静,意在远,意在空,意在寂。月之为物,虽无言,而能引人入静,使人心澄志远,故吾观之。”
僧曰:“善哉!汝之心,与月同清。”
二、译文
我曾经游览江南,夜晚住在山中的寺庙里。那天夜里,月亮明亮如同白天,风清气爽。我独自坐在庭院中,抬头望着天空,看见月亮高高挂在天上,光辉四射,心情十分愉快,不知不觉忘记了回家。
忽然有一位老和尚走来问我:“你为什么一个人坐在这里?”我说:“我在看月亮。”和尚说:“月亮有什么值得看的?天地之间,万物永恒存在,何必特意去看它?”我说:“我不是在看它的样子,而是在体会它的意境。”
和尚笑着说:“那么你的意思,也可以让我知道吗?”我说:“我的心思在于宁静,在于遥远,在于空灵,在于寂静。月亮虽然没有言语,却能引导人进入宁静,让人心境澄明、志向远大,所以我看它。”
和尚说:“好啊!你的心境,和月亮一样清澈。”
三、总结与对比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标题 | 观月记 |
作者 | 张孝祥(宋代) |
体裁 | 散文 |
主题 | 观月时的心境与感悟,表达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 |
写作背景 | 作者夜宿山寺,借月抒怀 |
核心思想 | 月亮虽无言,却能引发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
语言风格 | 清新淡雅,富有哲理 |
翻译方式 | 直译为主,保留原意 |
适用人群 | 中文爱好者、文学研究者、古典文学学习者 |
通过《观月记》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能体会到他内心深处对“静”与“远”的追求。这种由外物引发内心共鸣的写作方式,正是中国古典散文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