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踽踽独行茕茕孑立出处】一、
“踽踽独行,茕茕孑立”是一句常用于形容孤独、无依无靠的成语。这句话虽然在现代语境中常被连用,但其实际出处并不完全一致,且两者分别来自不同的典籍。
“踽踽独行”出自《诗经·小雅·杕杜》,原意是形容一个人孤零零地行走;而“茕茕孑立”则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意为形容一个人孤单无依。尽管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之意,但它们并非出自同一文献,也非同一作者。
在现代文学或影视作品中,这两句话常常被合并使用,以增强表达效果。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应视为两个独立的成语,各自有不同的出处和背景。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出处 | 原文出处 | 含义解释 | 作者/出处来源 |
踽踽独行 | 《诗经·小雅·杕杜》 | “杕杕杜,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 形容一个人孤零零地独自行走 | 《诗经》 |
茕茕孑立 | 《后汉书·王符传》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形容一个人孤单无依,只有影子相伴 | 王符(东汉) |
三、结语
“踽踽独行”与“茕茕孑立”虽常被一同使用,但它们的出处不同,含义也略有差异。前者强调行动上的孤独,后者更侧重于处境上的孤立。在写作或引用时,了解其出处和本意有助于准确表达情感和意境,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