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遵循的仄起平收是什么意思】在传统对联创作中,“仄起平收”是一个重要的格律要求。它指的是在对联的上下联中,字词的声调要按照“仄声开头,平声结尾”的原则来安排。这一规则不仅体现了汉语语音的节奏美,也增强了对联的对仗性和韵律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仄起平收”,以下是对该概念的总结,并辅以表格形式进行说明。
一、什么是“仄起平收”?
“仄起”是指上联或下联的第一个字应为仄声(即第三、四声);“平收”则是指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第一、二声)。这一规则主要用于七言或五言对联的创作中,确保对联在音调上的和谐与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仄起平收”并非绝对硬性规定,但在传统对联中被广泛采用,尤其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更为常见。
二、为什么要遵循“仄起平收”?
1. 增强节奏感:通过平仄交替,使对联读起来更有韵律。
2. 体现对仗美:符合对联“对仗工整”的基本要求。
3. 传承文化传统:这是中国古典诗词和对联的重要格律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平仄的基本划分
声调 | 拼音示例 | 字例 |
平声 | yī, èr | 一、二、天、地 |
仄声 | sān, sì | 三、四、火、水 |
> 注:现代普通话中,平声包括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包括第三声和第四声。
四、“仄起平收”示例分析
上联 | 下联 | 是否符合“仄起平收” |
三山五岳皆奇秀 | 四海九州共繁荣 | 是(仄起,平收) |
月照千江波荡漾 | 风吹万树叶飘零 | 是(仄起,平收) |
春风得意马蹄疾 | 秋月无边夜色深 | 否(上联“春”为平声,不符合“仄起”) |
五、总结
“仄起平收”是传统对联创作中的一项重要规则,强调了对联在声调上的对称与和谐。虽然现代对联创作中有时会灵活处理,但掌握这一规则有助于提升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无论是用于节日祝福、书法题词还是文学创作,了解并运用“仄起平收”都能让对联更具韵味和美感。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仄声开头,平声结尾 |
目的 | 增强节奏感、体现对仗美 |
平声 | 第一声、第二声 |
仄声 | 第三声、第四声 |
示例 | 三山五岳皆奇秀,四海九州共繁荣 |
注意事项 | 非绝对规则,但传统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