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解释及出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意思】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果过于突出、才华出众,往往会引来他人的嫉妒和攻击。这句话强调了在群体中过于显露自己可能带来的风险。
该句最早出自《论语》中的“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但更常见的是被引用为《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的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树木高出树林,就会被风吹倒;行为高于众人,就会遭到众人的非议。
这句成语不仅用于描述个人处境,也常用于职场、人际关系、社会竞争等场景,提醒人们要懂得谦逊与低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引自《世说新语》) |
原文出处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
字面意思 | 树木高出树林,会被风吹倒;行为高于他人,会遭人非议。 |
引申含义 | 过于突出或优秀的人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与攻击。 |
使用场景 | 职场、人际交往、社会竞争、文学作品等。 |
使用建议 | 提醒人们在展现自我时要注意方式,避免锋芒毕露。 |
同义表达 | 鹤立鸡群、出头鸟、树大招风 |
反义表达 | 深藏不露、韬光养晦、安分守己 |
三、结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仅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洞察,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也要学会低调与包容,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