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原文】一、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创作的一首词,展现了作者在长沙橘子洲头所见的壮丽秋景,并抒发了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革命理想的豪情。全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湘江秋色、山林层染、百舸争流等画面,烘托出一种开阔、激昂的氛围,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力量的深刻认识。
这首词不仅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他早期革命思想的萌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二、原文及注释
内容 | 解释 |
沁园春·长沙 | 词牌名,表示词的格式;“长沙”为地点,表明写作背景。 |
独立寒秋 | 在寒冷的秋天独自站立,暗示孤独与沉思。 |
湘江北去 | 湘江水向北流去,点明地理环境。 |
橘子洲头 | 长沙湘江中的一个著名景点,是词中主要场景。 |
看万类霜天竞自由 | 看各种生物在秋日里生机勃勃,象征自然界的活力。 |
怅寥廓 | 感叹天地广阔,思绪万千。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提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表达对未来的探索。 |
携来百侣曾游 | 回忆曾经与朋友一同游览的情景。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回忆过去不平凡的日子,充满奋斗与激情。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描述当年青年学子的朝气与才华。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表达青年一代的豪情壮志与改革精神。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描写青年们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批判。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表示对权贵阶层的蔑视与反抗。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以豪迈的动作结尾,展现革命者的勇气与决心。 |
三、主题思想总结
主题 | 内容 |
自然与人生 | 通过秋景描写,引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
革命理想 |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
青年担当 | 赞扬青年一代的责任感与奋斗精神。 |
历史使命感 | 呼吁人们关注国家未来,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
四、艺术特色
特点 | 说明 |
意象丰富 | 如“万类霜天”、“百舸争流”等,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
情感真挚 |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
语言凝练 | 用词简练有力,富有节奏感。 |
气势恢宏 | 整体风格大气磅礴,体现出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
五、结语
《沁园春·长沙》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部充满革命激情与时代精神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